2023
11/01
13:34
來源
江南晚報
分享
“下沉式旅游”是指游客遠離熱門景區和人群,到小地方甚至鄉村、村寨等地方尋找“寶藏目的地”,體驗當地風土人情和旅游樂趣的一種新型旅游方式。這種旅游方式的興起代表了旅游市場進一步精細化、差異化、個性化的發展趨勢,滿足了人們多元化需求,讓旅游目的從過去的“長見識、嘗新鮮”轉變為如今的放空自我和沉浸式體驗。
現狀:“下沉式旅游”繁榮發展
2023年以來,旅游形勢向好,游客出游熱情高漲。在面臨網紅城市、熱門景區買不著票、訂不到房,到處“人從眾”和“價格刺客”的現實情況下,“下沉式旅游”順應而生。游客選擇遠離熱門景區和人群,進行逆向選擇和反向旅游,在“非熱門目的地”甚至是一個鄉鎮、村寨等度過假期,體驗當地風土人情和旅游樂趣。
驢媽媽旅游網數據顯示,2023年暑期,疊加了獨特氣候、自然風光、人文風情以及飲食文化的寶藏目的地成為一些游客的首選。包括貴州畢節、內蒙古包頭、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、山東日照、浙江臺州、四川雅安、江蘇淮安、內蒙古興安盟、廣西防城港、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等都進入了增幅較大的目的地榜單。
奇創旅游集團文旅產業研究院分析,“下沉式旅游”的興起,體現了旅游市場進一步精細化、差異化、個性化的發展趨勢,本質是旅游市場自我調節和消費升級表現,當原本商業化程度較高的知名景區難以承載太多游客時,人們自然會主動尋找新的選擇。以今年暑期上榜的這些增幅較大的目的地為例,畢節是貴州的避暑勝地,內蒙古包頭、興安盟都擁有草原等自然生態景觀,山東日照和廣西防城港都是海濱旅游目的地,雅安有碧峰峽、牛背山等風景名勝,浙江臺州和江蘇淮安都是短視頻平臺上的熱門美食打卡地……無一例外,榜單上目的地的旅游資源都是備受游客歡迎的出游主題。而且相較更多熱門城市,游客到這里更能感受到“人少體驗感更好”的旅程。
與常規的熱門旅游目的地和線路相較,“下沉式旅游”主要有性價比高、本地特色足、體驗感強等特征。以作為國內常年熱門旅游目的地的云南為例,因以其絢麗多彩的民族風情、壯美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文化習俗,云南一直吸引著世界各地游客。而到了旺季,云南省內的常規熱門目的地——大理、麗江、西雙版納等目的地產品價格相對高昂,且人多擁擠,游客的目光開始向德宏州、紅河州、普洱等地轉移,也帶動了當地游客量的攀升。
探究:“下沉式旅游”緣何“火”了?
隨著人們對于旅游體驗的需求不斷升級,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尋求遠離熱門景區和人群的獨特旅游體驗。在這種趨勢下,“下沉式旅游”逐漸成為了一種受到追捧的旅游方式。它的“火”有跡可循。
首先,從市場趨勢來看,“下沉式旅游”已經成為了一種受到廣泛關注的旅游方式。越來越多的游客開始將目光投向小地方甚至鄉村、村寨等地方,尋找隱藏在當地的風土人情和旅游樂趣。這種旅游方式不僅可以讓游客深入了解當地的歷史、文化、風俗和生活方式,還可以讓他們真正地放松身心,沉浸式體驗旅行的樂趣。
其次,從市場需求來看,“下沉式旅游”市場也呈現出不斷增長的需求。游客對于個性化、差異化旅游體驗的需求不斷增加,他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觀光旅游方式,而是希望通過深入探索小地方甚至鄉村、村寨等地方,尋找獨特的旅游體驗和感受。這種需求不僅體現在游客對于旅游產品的選擇上,也反映在旅游行業的各個方面。
同時,“下沉式旅游”市場的繁榮也與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普及密不可分。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,越來越多的游客通過在線旅游平臺來預訂旅游產品和服務。這些平臺不僅提供了豐富的“下沉式旅游”產品供游客選擇,還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,為游客推薦更加符合他們需求的旅游線路和目的地。
此外,“下沉式旅游”市場的繁榮還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。小地方甚至鄉村、村寨等地方的旅游資源得到了更好的開發和利用,當地政府和企業也加大了對于旅游業的投入力度。這些措施不僅為當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,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來探索這些寶藏目的地。
解惑:“下沉式旅游”如何“長紅”?
奇創旅游集團文旅產業研究院陳妍表示,當曾經“默默無聞”的鄉鎮、村寨等“小地方”引起人們關注,成為“下沉式旅游”選擇的目的地時,這些“小地方”如何才能抓住游客,讓突然“走紅”變成“長紅”,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發力。
一、巧用傳播平臺。有分享性質的傳播平臺如短視頻、社交媒體平臺、生活分享平臺等更容易激發各個代際種草。從淄博燒烤,到貴州村BA、村超,再到云南潑水節……每個“小地方”爆火的背后離不開信息網絡平臺的推介和社交媒體的種草。“默默無聞”的“小地方”想要被人知曉,需要巧用信息網絡、社交媒體等傳播平臺。
二、保持原真性。鄉鎮、村寨等“小地方”吸引人的關鍵就是其原真性,沒有過度商業化。“小地方”需要保持好原真性,深度挖掘在地風土人情與文化特色,立足本地特色提供打造“一區一貌”,強化民風民俗教育,保持淳樸民風,打擊坑騙等不正之氣,統籌布局旅游景點,合理串聯旅游線路。讓選擇“下沉式旅游”的游客能放慢節奏,真切感受本土風情與風光風貌。
三、完善配套設施。目的地和景區要練好內功,針對一些“下沉式目的地”基礎設施欠佳、游客承載量有限的實際現狀,需要持續完善配套基礎設施。以當地居民為主、外地游客為輔進行配套優化。加快解決好區域交通相對滯后,衛生間、照明系統等公共設施有待提升問題,優化住宿、餐飲、娛樂等服務接待能力。同時注重新建業態與周邊環境的協同與融入,提升目的地整體水平,打造良好社會生態環境,才能獲得更多游客的持久青睞。 (綜合)
Copyright(C) 1998-2023 www.giandc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: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:(蘇)字第00306號
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