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
11/13
13:04
來源
江南晚報
分享
無錫市積余實驗學校是一所有著悠久尚善傳統的百年老校,其“積善人家,必有余慶”的辦學初衷、“勤、誠、恒”的校訓傳承至今。百余年來,學校不斷結合時代特點發揚樸素的“積善”育人傳統和經典詩教文化,努力促成學生品格的養成。
架構“積善人家”詩意涵泳空間
近年來,學校以“善”為核心,以運河與米業歷史為元素,多角度、多方位地對校園進行了改造,致力于“融古鑠今”,集善文化傳承與創新發展于一體。米碼頭、積余堂、九思池、春申亭、“善”廣場、文化長廊……“積善人家”詩意涵泳空間建設落地為實,每一座建筑、每一處景致都展現出善文化獨特而典雅的美,詩韻、詩境、詩魂三合一的文化空間使全校師生實現浸潤式的品善、養善、創善、積善。
開發“詩意養德”三大實踐活動
“詩意養德”三大實踐活動立足于傳統詩教文化,努力煥發少年兒童的詩性智慧,激發他們的審美創造力,使兒童自身在新新不已的詩意創造中擺脫落后的思想和舊有的習慣, 獲得成長自由、刷新優秀品質。學校努力開掘學校、家庭、 社會三維德育資源,將國家課程與校本課程貫通整合,根據少年兒童道德成長周期將活動進程分為低、中、高三個層級,開發詩意寫生、超凡立人、錫城追光三大實踐活動,帶領學生深度體驗傳統節日習俗,多次尋訪歷史文化景點,自然生成“遠志”“明禮”“仁愛”“臻美”品格。
建立“積善達人”品格養成評價體系
學校配套三大實踐活動設計建立“積善達人”行動檔案袋。行動檔案袋中包含:“積善達人”行動護照、作品匯編、《積善成長手冊》等各類物化成果。學生在各類目活動中打卡積分,學校將積善達人的爭章評選和少先隊條線的紅領巾爭章結合起來,將遠志、仁愛、明禮、臻美作為四個基礎章,按不同年級制定爭章方案,將學校各類特色活動的參與度作為獲得善雅章的考評條件,再經過學生、家長、老師三層;學校、社會雙向進行票選,評選出學校最高榮譽“積余好少年”。至此,該項目的評價體系已與學校榮譽體系、德育評價體系高度融合。
“詩教”是中國古典教育傳統。詩教可以使人的思想、心靈得到凈化,達到培養德行的最終目的。新詩教則是有詩意的現代德育活動。學校進行了校本化探索,將傳統詩教與現代德育融為一體,以詩意的方式引導兒童發展,實現知識傳授、能力培養和價值引領的有機結合,培養兒童詩意精神,自健其德。傳承學校“積善”文化,凸顯學校育人特色,堅持文化自信,堅定地在詩教的土壤上扎好根、深扎根,提升育人智慧、完善育人理念。(練成)
Copyright(C) 1998-2023 www.giandco.com All Rights Reserved無錫日報報業集團無錫新傳媒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3212017000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:11033006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:(蘇)字第00306號
蘇新網備2006009 蘇ICP備05004020號